物质文化遗产的传承需要我们共同发展

2008-11-11 13:29:36      点击:
我国非遗保护工作开展至今已有好几个年头了,一批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和民间艺人在非遗保护方面积极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几年前就有专家提出,保护与发展是两个概念,强调“保护”是不管非遗的走向与发展的。这一观念单从“保护‘的角度看是无可厚非的,特别是一些生产空间日渐狭窄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其生存和发展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有必要进行“死保”,防止消亡,如大家熟悉的昆曲等传统戏剧,这些非遗离人们的生活越来越远,如果我们还提发展它、普及它,显然是不现实的,只能维持其“薪火”,不让熄灭;再如我们南京的金陵刻经印刷技艺、金陵折扇制作技艺等传统手工技艺后继乏人,这些技艺的生产市场萎缩,对于这些传统技艺,不管它们的前景如何,有必要作为一种“活化石”进行保护。
      鉴于上述思想观念,有人就提出在我们这里复原古代金箔锻制技艺的全过程就可以了,还有人提出建立一个金箔博物馆就行了,把眼光瞄向了昨天,而我们认为形式上的复古不应成为我们的最终目标,进行保护的目的在于将优秀的文化遗产得到传承和发展。我们记录的并不是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初始阶段而是现存状态,就拿金箔来说,历史上南京的金箔一定比今天的要厚得多,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特别是家生纸制作技艺的提高,今天的金箔锻制技艺要比历史上进步得多,黄金的利用率也得到大大提高,技艺与技法是由简而繁、由低级而高级地发展着,显然我们要保护的不是昨天的而是今天的金箔锻制技艺。非物质文化遗产在今后的历史进程中还将发生变异,只有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活态性,认识传统技艺的现存状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动态保护,才能保护得更好。
      通过几年来的认识与实践,我们认为对于非遗保护,要区分各种类型的非遗项目,其保护方式不能千篇一律,有些是要靠国家“养”起来的。有些传统技艺,光靠“死保”还不够,单靠国家财政包揽的保护只能是静态保守的有限保护,有些则完全可以通过发展生产,用生产性的方式来进行保护。我们南京金线金箔总厂,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京金箔锻制技艺项目管理单位,经过几年来的工作实践,充分认识到发展生产,通过生产性方式的保护是传承非遗的一个重要方式,是一种积极、主动的保护方式,这一方式看似很直白、简单,没有高深的理论来解释,但我们认为恰恰是不应该被忽视的。实践使我们进一步理解了“发展就是硬道理”的至理名言。金箔www.ali321.com
      非遗保护是个新生事物,国家没有现存的模式提供给保护单位以借鉴,一切都在探索之中。南京金箔发源地的栖霞区龙潭街道,历史上散布着众多的制作金箔的家庭作坊,新中国建立后,国家将分散的手工业家庭作坊组织起来,组建了金箔金线生产合作社,并逐步走向工厂化生产。2003年以来,随着国家黄金市场的放开,龙潭地区又呈现金箔制造业的辉煌,特别是南京金箔作为非遗保护以来,我们的金箔原产地,箔业制造企业迅速发展至近百家,南京真正成为享誉全球的金箔业制造基地。
      南京金箔锻制技艺是一个全过程都体现手工技艺的劳动密集型的生产方式,生产性保护特征极为显著,由于南京金箔今天在全世界都有广泛的市场,可以看出金箔这一手工技艺活态性极强,用发展的方式保护这一技艺,我们主要抓了以下四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加大宣传,引起全社会的关注。利用载体宣传是我们发展金箔业重要手段,2006年,国务院授牌给金箔原产地的我们南京金线金箔总厂,我们也积极配合政府做好这一非遗项目的宣传和保护工作。2006年,我们和省市工艺美术协会一道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保护高层论坛》,出版了论文集,为宣传这一传统技艺,我们还出版了《南京传统真金线制作技艺》、《南京传统真金线制作秘笈》,2007年积极配合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撰写《南京金箔》专著,最近将正式出版,我们的生产发展同时得到各级政府部门的关注和支持。近期我们还配合政府部门在南京举办《金箔从龙潭走向世界》高层论坛,配合有关部门出版了反映金箔技艺的摄影画册、金箔产业发展规划,在我厂及金箔发源地形成了一个研究金箔技艺和文化的基地。几年来我们还接待了中央电视台、香港凤凰卫视、江苏卫视、天津卫视等数十家新闻媒体,宣传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还接待了省市人大、市政协有关领导,接待了国外旅游团体(专项旅游、寻找与造纸有关的工业旅游)、国际金箔业同行、国际箔业专家、制造商、经销商、日本驻沪领事馆官员、清华大学史学专家、韩国博士后研究生、佛教界人士、《中国工业美术杂志》编辑、著名越剧表演艺术家陶琪等社会各界人士,我们在传承和保护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工作中做了大量工作,先后投入资金达五十多万元,扩大南京金箔的知名度,为发展南京金箔业奠定了基础。国家省市各级政府文化部门也做了大量工作,陆续出版了一批书籍,关于南京金箔的宣传介绍被下列书籍收载,有《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集锦》、《江苏省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要览》、《南京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集萃》、《魅力栖霞•文化遗产》卷等。2008年,中共栖霞区委宣传部、南京大学国家文化产业研究中心还制定了《南京金箔产业发展规划》,目前正在筹建南京金箔产业园,申报南京金箔锻制技艺为世界文化遗产的工作也正在积极筹备之中。上述我们开展的工作,其动机就是为了发展南京金箔业,发展的过程其实就是实现了对传统技艺的保护。
      二是金箔生产形成产业链。过去在我们南京金箔原产地,自黄金市场开放以来,同行竞争,互相压价,相互拆台,产品质量受到影响,给南京金箔的生产带来了不利因素,也影响了传统技艺的保护,自2006年以来,我们发挥非遗保护单位的积极作用,配合政府开展工作,整合地区资源,形成合力,近期成立了龙潭地区箔业行业协会,挂牌在我单位,改无序竞争为有序竞争,扩大了金箔原产地的知名度,家庭作坊这一传统形式已逐步过渡到产业链的配套形式,已形成了现代化产业模式的发展雏形。
      三是借非遗文化牌打产品质量牌。我们积极发挥南京金箔传承人的作用,培养一批金箔锻制技艺新人,使金箔质量得到进一步提高,产品信誉好,出口量大增,不言而喻,产品质量提高也意外着传统技艺得到了保护。
      四是培育市场。南京金箔在全世界都有广泛地运用,但市场却不在南京,我们在这方面积极配育本地市场,加强与国外同行的交流与联系,一方面出口份额在增加,另一方面本地市场逐步形成雏形,有些国外客商也慕名而来,把龙潭地区认定为金箔制造业的基地。
      发展生产以达到对非遗的保护,这一理念的形成,不仅是我们从产业发展中结累的认知,还基于我们对“南京金箔”这一特殊技艺的认识,金箔自从被人类创造发明以来,它便具有了黄金的特殊属性,黄金从古到今一直被人们喜爱,在封建社会里,金箔的文化底蕴便显示出深厚,它不仅具有民间性,更具有宫廷属性,帝王宫殿需要用金箔装饰,帝王龙袍中真金线的使用,也大量需要金箔制成金线,在宗教方面,佛像、神像需要用金箔贴饰。现代社会,社会越发展,金箔的需求量越大,从今天金箔的使用量来看,要远远高于过去,今天的金箔已“飞入寻常百姓家”,金箔成为当今居室装饰的新宠。对黄金的崇拜一直是人类共有的特性,而黄金的延展性、化学稳定性、稀有性,一直是东西方人以及各种宗教信仰的人们所崇拜的对象,就此来看,金箔锻制技艺永远有着空阔的前景,只要黄金不枯竭,只要人类不停止对黄金的崇拜,南京金箔锻制技艺将长期保持强盛的生命力。此外,金箔锻制技艺还有一个鲜明的个性,金箔来不得半点虚假,客观上抵制了假冒伪劣,形成了良性发展的空间。
      发展就是硬道理。发展好金箔产业是保护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重要方式之一,我们一定要牢牢树立在发展的理念下做保护,在发展的基础上谈保护,如果企业不能发展,保护往往就会成为一句空话,没有经济做支撑,保护工作就不能落实到实处。这就要求我们在市场经济中,把握经济发展的规律,在市场经济中立于不败之地。
      我们通过这几年来对南京金箔锻制技艺的保护工作的探索,坚持用发展的理念进行指导,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要着眼于发展,一方面,我们要在保护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础上,采取切实有效措施,抓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发展;另一方面,要通过生产经济发展来加强保护。我们还进一步看到:保护南京金箔锻制技艺,要扩展眼光,甚至可看成对金箔文化的保护,这里有体系保护、载体保护和区域保护等方方面面,这些因素要考虑进去,因为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活的生命,对关键技艺的保护固然重要,但更加重要的是体系保护,南京金箔的文化核心价值不止于手工制作技艺,而是整个金箔文化的体系,这个体系是金箔的贴饰、金线在云锦缂丝刺绣中的运用、金箔在漆器中的运用等等的综合反映。金箔文化辉煌了,它的制作技艺自然就得到了保护。载体保护还有通过展示的方式来实现保护,这方面我们已经做了大量工作,今后将在发展的前提下进一步提高,区域保护主要由政府来做,目前国家已经出台了许多政策,作为区域保护的措施。 
      同时我们认为,在生产性保护做得很完美的时候,还不能满足于单一的生产性保护,还要有发展的眼光,生产性保护中的生产它从属于市场经济范畴,市场经济是有规律的,要警惕有萧条、有破产的威胁,要未雨绸缪,逐步提高企业的竞争力,以金箔文化的优势发展文化产业、旅游产业,进一步研究保护于开发之间的关系、传承与创新的关系。在新的文化生态中更好地传承南京金箔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
QQ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淘宝客服